尤家駿(1898—1967),PP电子省即墨县人。1926年结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加拿大多伦多医学博士学位,曾任齐鲁大学医学院、PP电子医学院教授(一级)。1956年担任副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1、2届省政协委员。曾获PP电子省卫生系统先进事情者和省先进事情者荣誉称谓(特等奖)。在国家级和外洋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书专著和教材8部。是我国麻风病防治专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享有很高声誉。
一
尤家駿教授别名修之,出生于即墨县农村一户贫苦家庭,祖父及父亲均当过佃户,为周姓大户看守墓田。祖父下关东做木工多年,才置下薄田数亩、草房一座,脱离了佃户处境。父亲尤开纪,农闲时当货郎,走村串户卖针线,以贴补家用,但无力供孩子入学念书。他叔父在读私塾时因人品好、学习好受老师器重而免交学费,中了清朝秀才,后到济南,在私立商埠小学教书,当了校长,把尤家駿领出来上学。1915年他小学结业后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学校。由于其时小学教员月薪很低,只有14元,而且还不容易找到空缺的职位。他以为学医找饭碗比力好办,遂于1918年9月未等结业,就考入齐鲁大学医科,次年加入“五四”爱国运动,担任秘书。1922年,叔父因肺结核病逝,断了学膳费来源,靠亲友资助才读完了大学。全班86人,因屡遭淘汰,只剩24人,而像他刻苦念书又踏实学习的人,才成为21名获医学博士学位中的一员。其时他认为办医学应当这样,才气造就好医生。由于第四年时他喜欢上了皮肤科学,深得院长兼皮肤花柳科主任海贝殖的赏识,所以他1926年结业后被留在齐鲁医院皮肤科事情,因他嫌月薪太低,2个月后转入泰安博济医院事情一年,后又被要回济南,历任齐大医学院皮肤科讲师、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由于他努力事情謙虛好學,1932年8月被海貝殖院長送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皮膚病院專修,深造一年。留學時,因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所以他發奮自強,刻苦鑽研,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術形成爲詳細的筆記和畫圖,並和其他珍貴資料一起帶回國內。回國後接替海貝殖兼任濟南麻風病療養院院長。 1934年海贝殖回国,尤家駿又接任齐鲁医院皮肤花柳科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发作,齐鲁大学内迁四川成都,尤教授因病在出发不久即返回济南治疗和养病,全愈时济南已沦入日寇之手,无法成行。1939年齐大医学院院长请张汇泉教授来电催尤家駿赴成都教课,正要准备动身,遇上留守的施尔德院长竭力挽留,配合支撑着齐鲁医院事情。太平洋战争发作后,该院的英美籍人员均被抓入潍县集中营,齐鲁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占为陆军医院,市民看病很不方便。1942年2月他和一群老同事到新建设的济南市立医院事情,亲任院长兼皮肤科主任,继续为市民康健服务,并借今生存了不少医疗器械。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又回到再起的齐鲁医院任皮肤花柳科主任、教授。这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长刘瑞恒多次以借、调的名义请尤教授到中央医院事情,均被拒绝。他早就看透了其居心:政府官员许多人患有性病,叫皮肤性病一流专家伺候他们,保这伙糜烂分子继续享受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不干,因此冒犯了他们。 1947年8月,他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心医学院专修皮肤科一年,对皮肤霉菌学和皮肤组织病理学作了重点研究,带回一些稀有霉菌菌种和重要资料,回国后率先开展了皮肤病组织病理诊断事情。1948年4月,他自纽约赴古巴首都哈瓦那,代表中国加入第五次国际麻风病学术聚会会议,会期13天。在大会上,尤家駿教授语惊四座,以富厚的实践经验说明麻风病并非不治之症,驳倒了某些外国传教士们,特别是英国某传教士的危言耸听、谎报疫情,把中国描写为麻风之国的无稽之谈,引起了强烈回声。要回国了,美国朋友问尤教授:“你回国不怕共产党么?”他回覆:“不怕,共产党能乐成,肯定有他的优点,美国不是我常待之地,中国更需要我!” 1948年9月,他按計劃准時回到濟南家中,第二天就聽到解放軍解放濟南的炮聲。由于他家離老城坤順門很近,攻城前解放軍擬在他家安電話總部,他痛快地答應了,晚間就在醫院內過夜,白昼回家見官兵一致、態度和藹、行動穩重、紀律嚴明,一個多月的談話、交往,給他良好的印象。濟南完全解放後,解放軍戰士臨走時很客氣地對他說:“請檢查少了什麽,損壞了什麽,一定照價賠償。”他認爲解放軍對群衆秋毫無犯,是從未見過的好軍隊,全家人高興地送走了他們。 1950年11月,PP电子省卫生厅抽调30名医护人员组成省麻风病视察队,由尤家駿教授亲自授课、领导实习,学习半个月后,尤教授一起加入对7个县历时3个月的实地视察,并作技术指导,写出专题陈诉,为新中国建设麻风病防治机构、增强防治事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他还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于1951年、1954年、1955年和1957年四次在济南举办全国性高级师资麻风病进修班。1952年他还亲赴甘肃省主持西北卫生部举办的5省麻风病高级专修班,并受卫生厅委托在PP电子、广东省举办了中级麻风病防治进修班。1964年受卫生部委托,PP电子医学院承办全国皮肤病理学习班,主要由尤家駿教授授课,并协助指导阅病理片。他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皮肤病学专门人才。此外,他还担负越南留学生培训事情,有良好的国际影响。 尤教授的严谨治学态度有口皆碑。他写的字好,虽然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也与他上过一段私塾打下良好书法基础,再加上中过秀才的叔父恒久严格要求,丝绝不敢懈怠有关。他身世于贫寒家庭,深知上学的不易,因而很是珍惜时间,尽量学得知识多一些,本事练得好一些。这其中便有练书法上的功夫。上了师范,是为当名好老师,必须练一手好板书;又上了齊魯醫學院,更是为当名好医生,写好病历;远大目标是当教授,在课堂上、论文上,没有好字,既是对学生、对别人不卖力,更是对不住自己的面子。因而几十年如一日,练就一笔正楷书法。原齐鲁大学医学院张汇泉院长为便于本院职工的事情、生活和病员群众的查询,将齐鲁医院其时的主要修建物划分命名,专请擅长书法的尤家駿教授工笔写就,标于各楼醒目位置,院貌为之焕然一新。
二
尤家駿教授从事皮肤科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卫生事情40余年,积累了富厚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结果。 早在1927年尤家駿即以抗酸染色法检查麻风杆菌,并熟练地掌握了梅毒螺旋体的检验要领,1928年已用铋剂治疗梅毒病。1930年在海内率先开展头颅浅部霉菌的分类与鉴别,并建设了霉菌实验室,对一些皮肤病的病因和诊治进行了研究。他的突出成就在于对麻风病的防治研究结果。1950年他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现代麻风分类及治疗”,成为海内外麻风病专业的经典论著。其后他在中华皮肤科杂志等学术刊物陆续发表“麻风病讲座(一)、(二)、(三)”,“麻风病与婚姻的关系”,“麻风病的治疗”,“替彼松治疗麻风病陈诉8病案”、“麻风病的病理学”,“稀有的瘤型麻风病例”,“世界上最年幼的麻风患者”,“结核样型麻风纯神经炎”,“五年来麻风病防治事情的生长”,“麻风病防治的新生长”,“广东、陕西麻风病防治情况”,“播散性黄瘤样型麻风一例陈诉”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麻风病专题论文,对他在海内创用氨硫脲、替彼松药物疗法、氧气疗法、中药苦参疗法(与省中医院韦继贤院长相助首创)治疗麻风病的良好效果报道后,被迅速推广应用,获得很大社会效益。在治疗历程中,他还对瘤型麻风的淋投合和皮肤病变进行了组织学的对比研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例稀有的瘤型麻风患者。此外,他还应用麻风菌素联合卡介苗注射预防麻风病。同时他总结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撰写了《麻风病学概论》、《新麻风病简编》、《现代麻风分类与治疗》、《麻风病手册》、《麻风病图谱》、《麻风病学课本》等麻风病专著,对麻风病的历史、病原、熏染、分型、症状、诊断、治疗、预防以及流行病学等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论述,对全国麻风病防治和科研、教学事情起了极大的推行动用,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麻风病学权威。 1951年,他在我國首次發現並報道了黃色釀母菌,並探討了硫酸銅、碘劑對該病的治療,還用淺層X線治療孢子絲菌病,均爲國內首創。他還開展組織療法、睡眠療法、冷藏血等療法治療各種疑難皮膚病,均取得滿意效果。 新中国建设后,人民政府出于对群众康健的体贴,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示医院专建麻风门诊。尤家駿主任主持计划设计,在原门诊病房楼(现科研楼)皮肤科门诊外面修建了麻风病专科门诊,向外单独开门,自成系统,严格隔离制度,制止交织熏染,尤教授亲自主持事情,领导几名医师轮流应诊。 尤教授是一位真正獻身醫學事業的科學家,他從不排斥外國的先進經驗和祖國醫學的傳統經驗,只要是對病人有好處,他都使用,如前述組織療法、睡眠療法外,他于1953年還研究和接纳了蘇聯先進的驅梅療法治療梅毒病人;除用苦參外,他還研究過用中藥鳥哥黃治療麻風病的課題。他在1934年接任麻風病療養院院長期間,以高度的敬業獻身精神,不怕髒、不怕累,更甘冒風險親自到病房診病。他對每位麻風病人同情、體貼,從不歧視,平等對待,體現了一名醫生的高尚職業道德。他经常穿著普通隔離衣檢查病人,帶頭消除對麻風病常有的恐懼心理,給青年醫生、醫學生和家屬群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長期醫療實踐第一線,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觀察研究事情,爲麻風病、性病和其他皮膚病的防治進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爲國內外知名的皮膚性病和麻風病專家、學術權威。除前述麻風病專著外,他還受國家衛生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托編寫了《皮膚病及性病學》,被列爲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統一教材。
三
尤家駿教授以精彩的事情对新中国医学事业的生长和人民保健做出的特殊孝敬,被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一、二届PP电子省政协委员,并于1956年庆幸地出席了PP电子省先进事情者代表聚会会议,获小我私家先进特等奖。同时获PP电子省卫生系统先进事情者荣誉称谓。其主要先进事迹有: 中華醫學會皮膚病學會委托尤教授牽頭備函邀請全國麻風病專業事情者撰寫麻風病論文34篇,經詳閱、修改並提出意見,最後評選出26篇,編輯成《麻風病專號》,于1956年1月出书,其中收錄尤教授的論文最多,共有4篇。這對全國麻風病防治事情起到了很大指導和推動作用。 他于1956年9月參加衛生部組織的麻風調查防治組,到廣東、陝西調查研究並指導麻風病的防治事情,做專題報告13次,到處受到熱烈歡迎…… 其高尚的醫德醫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對我國醫學事業的貢獻足以使他成爲全國醫務界的代表人物。 然而,尤家駿教授这位倍受尊重和赞扬的名专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被“四人帮”反党团体强加了种种污蔑不实之词,惨遭迫害,致使其精神失常。在患病期间仍被强迫劳动,因而病情恶化,于1969年2月13日不幸逝世,终年71岁。 1978年7月20日,经上级领导同意,PP电子医学院召开了全体教職工大会,对尤家駿教授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强加给他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等莫须有的罪名一律推倒,并举办隆重的追悼会,将其骨灰盒安放到济南市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干部堂。 |